皖人社秘〔2014〕267号
关于设立合肥市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等30个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通知
各市、省直管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各有关单位:
v评估论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研究,同意合肥市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等30个单位设立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名单附后)。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要充分认识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在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素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作为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本地区、本部门人才工作大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人才培养功能和示范引领作用。
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及时通知本批设立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单位,督促其尽快启动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做好承担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加强对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协调保障基地的基础建设,在政策扶持、项目支持、师资队伍建设、资源整合、培训宣传等多方面提供支持,推动基地形成科学有效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三、设立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单位,要根据《安徽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做好以下工作:
(一)扎实推进基地建设。要充分依托本单位现有资源,不断完善培训所需的场所设备和硬件设施;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承担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养培训任务的需要和本单位教学资源特点,开发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课程,建设相对稳定、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二)积极承担培训任务。主动承担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确定的培养培训任务。每个基地每年要承担不少于1000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任务,同时,为本地区、本行业承办高级研修班,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岗位培训项目以及其他人才培训项目,提供教学平台和培训资源。
(三)积极发挥培训功能。鼓励基地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保障政府人才培训任务的基础上,主动为社会上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岗位进修、能力提升、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等服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基地组织各类培训均记入个人年度继续教育学时。
(四)探索创新培养模式。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继续教育协作机制,与重点领域研究机构和优秀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及时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先进技术经验和业务骨干,充实自身的培训资源,促进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的应用推广;积极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网络学习中心,不断提高在线培训和开展现代化远程教育的能力。
(五)严格加强基地管理。要健全教学组织管理、学员考核管理、教学科研管理、培训登记管理、培训经费管理、后勤保障管理以及规范化的培训效果评估、跟踪反馈等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提高基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主动接受上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指导和考核监督。
附件
序号 |
单 位 名 称 |
1 |
合肥市人力资源培训中心 |
2 |
合肥学院 |
3 |
合肥东方英才人才有限公司 |
4 |
合肥皖创职业培训学校 |
5 |
安徽省环安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
6 |
池州市人事考试中心 |
7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亳州分校 |
8 |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
9 |
蚌埠创新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
10 |
安徽省军队转业干部蚌埠培训分中心 |
11 |
安徽冠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12 |
淮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干部培训中心 |
13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黄山市分校 |
14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六安市分校 |
15 |
安徽六安技师学院 |
16 |
铜陵市建设行业职业培训学校 |
17 |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
18 |
安徽工业大学 |
19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滁州分校 |
20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宿州市分校 |
21 |
宿松鹏程职业专修学校 |
22 |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
23 |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24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25 |
安徽省立医院 |
26 |
安徽省农科院培训中心 |
27 |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交通干部学校) |
28 |
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安徽学习网) |
29 |
安徽管理发展中心、安徽应急管理人员培训中心 |
30 |
安徽省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