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300元二小时_微信附近100块_速约到家app

如何约到同城炮_附近找小组联系方式_300元四小时服务

当前所在位置:教育动态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探析
时间:2014-05-26 11:16:26 阅读:676

继续教育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始终肩负国家所赋予的历史使命,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四川大学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率先探索和实现了高校强强合并,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完善、交叉融合提供了历史机缘,助推学校整体实力实现质的飞跃。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正在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的四川大学,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为国家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型社会建设再立新功,特别是为我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当前进行“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课题建设重点研究方向。

一、转变观念,构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继续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

“向社会敞开大门,利用大学资源服务国家和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哈佛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理念,相比而言,包括四川大学在内的国内大学,在观念上还存在差距。观念问题从根本上探究就是高等学校对继续教育的定位问题,具体来讲,是把继续教育看成“钱袋子”还是“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决定了一个高校开展继续教育的目标、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四川大学在转变观念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几项措施: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机制,由多头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归口管理,形成了管办分离的管理格局。继续教育归口四川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由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学历教育归口网络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两个办学实体,同时其他单位根据自身优势开展非学历教育,从根本上提升了继续教育在学校办学中的重要性。

二是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不断优化平台,丰富教学资源。服务理念从“管理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改变传统教学单向强制性模式,坚持“时时记着学生,事事想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宗旨,开展多种形式的引导、咨询服务,全方位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是提升办学水平,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努力创建国内一流的继续教育。一流高校必须要有一流的继续教育,主要体现在管理水平一流、教学质量一流、教学资源一流、服务水平一流。四川大学继续教育以打造一流品牌统领工作全局,在技术平台、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学生支持服务等环节努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整合资源,努力发挥校内、校外合作办学优势

四川大学是由三所全国重点大学合并而成,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0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在西南地区品牌影响力突出。因此在办学工作中,十分注重发挥优势学科的办学能力。比如四川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青羊校区就发挥了学校医学学科办学优势,开展了乡村医生项目,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落后地区乡村培养了大量合格医护人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百姓的医疗卫生难题;作为中组部批准设立的全国13个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之一的“四川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开展了四川省阿坝州“经济转型与管理创新”专题培训、青海省西宁市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转型与管理创新”专题培训、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统筹城乡发展”专题班专题培训等项目,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落后地区培训了大量党政机关干部。

校外优质资源也是开展继续教育重要的师资、课程、项目、科研依托力量。在2013年10月举行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西部组第六次工作会上,各与会单位正式就共建西部高校继续教育联盟达成协议,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示范基地建设,建立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技术、平台共享模式,搭建校际间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立交桥”和“学分银行”,为西部高校继续教育实现整体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另外,四川大学校与部分合作单位签订了共建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协议,比如:与极具民族办学特色的西北民族大学,建立“少数民族语言培训基地”;与地处雅安——世界茶文化、茶栽培发源地的四川省贸易学校建立“茶文化培训实践基地”,与地处民族地区的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机电一体化人才培训基地”,与内蒙古包头财经学校建立“少数民族财经人才培训基地”等等,这些学校长期以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办学优势和特色,通过和四川大学合作,对于进一步扩大影响、提升水平、拓展市场、树立品牌都有很大帮助。当然,学校通过合作也丰富了培训内容、扩展了影响区域,特别是更好地发挥了服务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基层的重要作用。

四川大学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强同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整合各自的优势办学资源,特别是要虚心向国外优秀的开放式大学学习,逐步实现各种类型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更方便地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要为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培养人才,在为行业、企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的同时,要注意吸收社会经济建设一线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将其用到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继续教育与企业、行业的贴合度,丰富继续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同时还要不断吸纳校外社会精英,充实教学队伍,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三、立足西部,紧紧抓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四川大学时刻牢记自己作为西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抓住一切机会,发挥区域优势和品牌优势,为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比如成人学历教育在“十一五”期间累计招生4.2万人,毕业3.4万人,成人自考助学近五年累计招生3.7万人,毕业1.1万人,两者超过90%的生源在四川省内;网络教育办学过程中累计招生10万余人,其中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接近5万人。目前,四川大学远程教育在全国建立了134个学习中心,其中77个学习中心地处西部。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已经开展或准备开展以下一些项目:

一是借助四川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特别是涉藏地区经济建设和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发展规划。如涉藏地区“9+3”发展规划,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通过继续教育方式,感受高水平大学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服务,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历水平和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责任,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二是民族地区和落后地区党政干部培训项目。“四川大学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是中组部依托四川大学在西部地区设立的党政干部培训单位,其目的就是为四川省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党政干部提供一个提升学历和综合素质的平台,目前正在和四川省委党校、云南省委党校等单位开展合作。民族地区和落后地区党政干部素质的提高,将有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和政府的决策水平、施政水平和服务水平,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是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城乡统筹建设。成渝地区是整体经济较为发达的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唯一的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涉及到城市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涉及到城市反哺过程中乡镇农村的配套产业和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四川大学率先探索出一条适合城乡统筹的继续教育模式,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大量合格人才和智力支持。

案例一:四川大学统筹城乡发展专题项目培训

成都市作为两个“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近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初步形成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良好局面,而且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本项目充分发挥高等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强大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结合成都市在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取得的实践经验,以及高校在成都市“两化互动、城乡统筹”与政府职能创新中的理论研究成果,开展培训项目。继去年8月项目开班以来,已经相继为广东省汕头市、青海省西宁市、广东省台山市、吉林省、四川省南充市等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干部开展了五期统筹城乡发展专题研修班,培训累计200余人,均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案例二:康复专业技术人员专题项目培训

四川省是“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两次特、重大地震的主要受灾地区,“5.12”四川特大地震共造成约37.4万名伤员。藏、羌等少数民族地区系极重灾区,那里康复条件简陋,医护人才缺乏,大量伤员经过医护人员的医治和护理,虽然保住了生命,却留下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伤残导致的部分器官功能缺失,若不能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将导致终身残疾。

要进行康复训练,必须有大量的残疾人康复专业人,震区由于地处偏远地区,缺乏此类专业人才,因而培训此类专业人才就成为当务之急。四川大学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和医学、护理学科专业优势,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与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合作,精心设计,认真组织,为四川省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专业、系统的培训。连续3年为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内江、遂宁、泸州、达州、攀枝花、阿坝、凉山等21个市(州)残联和四川“八一”康复中心的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5762次的培训,使灾区新增的残疾人实现生活、学习和就业无障碍,开始新的人生。

四、服务行业,以行业企业作为服务社会,发展继续教育的途径

四川大学各继续教育单位紧密结合本地区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国家宏观产业布局规划、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需要,主要在旅游、农业、教育、水利水电等重点行业和系统开展工作,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已经和四川省旅游局、贵州省电力局、重庆市电力局、云南建工集团、华西希望集团、新疆蓝山屯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在行业、系统内人员的学历提升、非学历培训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案例三:与四川省旅游培训中心就旅游从业人员的学历和非学历项目进行合作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我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之一,2012年四川旅游收入突破3000亿元。据2010年四川省旅游局全省旅游人才资源调查与统计,四川省旅游从业人员总数达到471,435人,然而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相比,四川省旅游业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区域、行业和业态分布失衡、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2011年3月,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和四川省旅游局就如何将“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和“西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对接、合作进行了洽谈,初步达成了以下意向:

1.充分发挥四川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品牌优势,发挥四川省旅游局的行业优势和行政优势,签署两家单位整体合作框架协议,就四川省旅游局47万旅游从业人员的学历提升、非学历培训项目展开合作,同时促进两个基地建设;

2.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开展,同时要搭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立交桥”,两种教育形式实现部分学分互认;

3.合作以四川省为试验田和突破口,通过各省(市、区)旅游局和四川大学网络学院的学习中心逐步推广到西部其他地区;

4.通过轮值主席制度统筹西部各省市区行政资源,每年举办“旅游人才高端论坛”。

四川大学与四川省旅游局开展合作两年来,双方秉持“立足长远、服务社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旅游从业人员队伍进一步扩大,素质进一步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分布进一步均衡,为四川省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四川省经济结构转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地震灾区重建等社会经济工作的开展。根据双方近期合作部署,准备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增大培训规模、进一步提升培训档次,进一步拓宽培训领域,使双方的合作走向纵深,不但完成四川省旅游从业队伍培训工作,而且通过两个基地建设将合作的体制机制、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企业合作模式,通过论坛、研讨、政府交流、高校交流等一系列形式推广到西部其他省市区,发挥四川省的影响带动作用,促进西部旅游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

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高等学校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和实践受到所处地区宏、微观经济社会状况的影响和制约。地处中国西部的四川大学不可能脱离所处区位环境、特点,照搬京、沪等沿海发达地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只可能以此为发展方向和趋势,不断追求,加以完善。四川大学当前所完成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仅仅是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阶段,示范基地建设将成为学校的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在此,期待下一阶段该校能引领西部地区其余高校发挥各自办学特色和优势,继续为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